查詢中 請稍后………………
山坡羊·潼關懷古
張養浩
峰巒如聚,波濤如怒,山河表里潼關路。 望西都,意躊躇。 傷心秦漢經行處,宮闕萬間都做了土。 興,百姓苦;亡,百姓苦。
提示:不明白的漢字去新華字典搜索下。
【注釋賞析】
《山坡羊·潼關懷古》是作者路過潼關時寫的。《元史·張養浩傳》說:"天歷二年,關中大旱,饑民相食,特拜張養浩為陜西行臺中丞。登天就道,遇饑者則賑之,死者則葬之。"張養浩在"關中大旱"之際寫下了這首《山坡羊》。 ①潼關在重重山巒包圍之中,一“聚”字讓讀者眼前呈現出華山飛奔而來之勢、群山攢立之狀;潼關外黃河之水奔騰澎湃,一“怒”字讓讀者耳邊回響千古不絕的滔滔水聲。為此景所動,“山河表里潼關路”之感便油然而生,至此潼關之氣勢雄偉窺見一斑,如此險要之地,乃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,也由此引發了下文的感慨 華山的山峰好像從四面八方奔集起來,黃河的波濤洶涌澎湃好像在發怒,潼關外有黃河,內有華山,山河雄偉,地勢險要。我們剛學完這篇課文,把潼關的地形與歷史巧妙地結合在一起,寓情于景,觸景生情,以潼關作為歷史的見證者,形容氣勢宏偉,表達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。 詩人站在潼關要塞的山道上,眼前是華山群峰,腳下是黃河急流河水在峽谷中奔騰著,咆哮著,就像暴怒瘋狂的獸群。群峰高低參差地簇扔著,攢動著,仿佛集合到這里來接受檢閱。 想起古代,詩人不禁向西方望去。潼關以西三百里,便是西京長安,從秦漢到隋唐,好幾個朝代在那一帶建過都。落日蒼茫之中,詩人一無所見,卻在腦海里浮現出一座座巍峨壯觀的古都,一簇簇富麗堂皇的宮殿,多少帝王將相、英雄豪杰曾在那里龍爭虎半,威震一時,然而如今蹤影全消,剩下來的只有黃土一片。西望長安,叫人彷徨 “興,百姓苦;亡,百姓苦!”這是對幾千年歷史一針見血的總評。 這首散曲,從潼關要塞想到古都長安,又從古都長安想到歷代興亡,地域遠近數百里,時間上下千余年,思緒馳騁縱橫,最后歸結為“百姓苦”一句,反復詠嘆,兼有山水詩的意境和歷史家的眼光。 說明歷史上無論是朝代的興起還是衰亡,受苦遭殃的都是老百姓,從而指出了封建政權與廣大人民的根本對立性。
關于我們 | 網站地圖| 聯系我們| 免責聲明 | 反饋答復 |